铛,铛,铛……日前,当记者走进和日村时,当地近百名牧民正在参加三江源科技培训石雕艺术培训班,吉祥八宝、牦牛、藏獒等动物的浮雕和圆雕被牧民们熟练地雕在青石片上。“每块石雕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加入蓝狮而且供不应求。”和日村村委会主任才让南杰介绍。
藏族石雕艺术是流传于藏族民间的艺术形式。位于我省泽库县的和日村因为一面已经存在二百多年的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石经墙而远近闻名,素有“高原石刻第一村”的美誉,当地的牧民群众也因为源远流长的石刻技艺而自豪。在和日村的石雕展览室内,除了陈列架上一件件精美的石雕作品外,记者还看到,墙上挂满了各项获奖证书。才让南杰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参加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并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我省石雕艺术品的畅销,石雕技艺成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门道,但石刻技艺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对普通群众来说,依然有一定的门槛,并非人人都能“点石成金”,在草原上能熟练运用石雕技艺的人不足十之二三。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和日村转产牧民的就业岗位得到了扩展,不再仅靠放牧这一项,也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这部分牧民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
为了销售石雕艺术品,和日村投资一百多万元成立了公司,并修建了车间和办公厂房,给村民们都配置了石刻的工具,修建了工艺品展厅等基础设施,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公司还先后得到省、州政府的表彰奖励,被评为州级龙头企业。这也让“高原石刻第一村”的名气更大了。
泽库县三江源办主任张志诚介绍,近年来,在三江源生态保护科技培训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平均每年开办石雕艺术培训班3期至4期,累计培训人数达548人次。和日村成立的销售公司与外地厂商多次签订石雕工艺品销售合同,出售的石雕工艺品深受人们青睐。公司每年总收入有185万元左右,人均增收7000元,基本实现了群众增收和整村致富的双赢。尤其是为和日村牧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贫困牧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文化程度得到了提高。牧民收入增加了,蓝狮注册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005年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后,和日村的100户人家从山上的草场集中搬迁到了山下,有着石刻传统的这100户人家依靠畅通的公路和市场信息,当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看到出路的76户牧民于2009年也搬到了山下。截至目前,全村221户人家中有264个牧民从事石刻、石雕艺术加工,石雕已成为和日村牧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从简单的经文石刻提升到人物、佛像、立体牦牛等精深加工,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精细化的发展之路。
有着11年石雕技艺的牧民仁增多杰不但自己会雕刻,还承担着培训周围群众的重任。随着参加三江源科技培训项目,仁增多杰的技艺比以前不但有了大幅提高,还带动了村里的人一道致富。“以前每年只有几千元收入,现在我一年就能挣四五万元了。”在仁增多杰的家里,看着自己新购置的小轿车,仁增多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三江源科技培训教会了我们石刻技艺,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