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狮娱乐没有石雕的中国 你能想象?

时间:2023-08-14 14:23       来源: 未知
蓝狮娱乐没有石雕的中国 你能想象?


在“庙会季”告一段落之后,我们继续春节前未进行完的部分:传统手工技艺和传统美术。在这两类“非遗”中,写剩下的项目零零碎碎,于是将目光首先放到“新乐石雕”这项传统美术上。想来,石雕,应当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吧。
  没有石雕的中国 你能想象?
  石雕在传统文化中的位置,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尽。按照中央美院《石雕》教材,人类懂得在石头上雕凿,已有好几十万年。在中国,石雕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初期,蓝狮娱空间美感这时的“北京人”以砾石为原料,将石块敲打成石片作为工具。到了新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添加了打磨、钻孔等技术,磨光石器逐渐取代打制石器,那些精心制作的刀、斧、锛、铲、纺轮、箭簇等,虽然尚属于实用品,但从雕刻造型的意义说,其性质已接近于雕刻艺术制作。目前,在中国所能看到的最早期的石雕作品,正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其中包括了邯郸博物馆收藏的《石雕人头》和甘肃博物馆收藏的《石雕镶嵌人面像》。此时期除使用一般石材外,也对一些美丽的石头(即后来所称的“玉”)进行更精彩的琢磨,红山文化作品《鹰形玉佩》、《玉人》等堪称代表。
  殷商时期青铜文化大发展,留下的石雕作品很少,其中,动物题材成就最大,多因石制宜,灵动传神,如河南安阳出土的《俏色石虎》。秦汉时期,特别是汉代流行厚葬之风,皇家贵族争相追求奢华墓葬建筑及装饰,促使石雕艺术在墓葬建筑方面取得大发展。这一时期延续了商代后期的创作路数,因石造型、顺乎天成、画龙点睛,如霍去病墓前石刻群,被称为“我国最早的一组构思独特、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气魄雄伟、力量沉厚的纪念性雕塑杰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将中国古代石雕艺术推向了鼎盛,代表作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隋朝,石雕艺术继续在赵州桥、长安和洛阳的宫殿等建筑上发展。隋唐时期石雕沿袭并发展了前朝的风格技艺,成就巨大,著名的“昭陵六骏”,那矫健的体态、生动逼真的造型,被后代石雕艺人争相模仿。
  从五代十国至两宋,北方受战乱影响,不具备产生大规模石雕作品的社会条件,大型作品多出现在帝王陵墓上。到了元代,由于统治者死后运回原籍,依本民族习俗治丧,不造陵墓石雕,即使寺庙里的神像也以泥塑居多,石雕艺术在北方不复过去的辉煌,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大型建筑上,如元大都、元上都的建设。总体上看,从元代起,石雕艺术开始向世俗化、多元化发展,建筑石雕渐成主流,尤其是明代以后,大规模的石窟雕刻风云淡去,而建筑装饰性石雕在民居、祠堂等民间建筑中鹊起。
  与古建筑的风格演变基本相同,石雕艺术在中国也是经历了从大气简练、强调气韵,到工巧繁丽、讲究精工的一个过程,从中可以窥探文化发展的脉络。翻看着书上各个历史时期的石雕代表作图片,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会是什么样儿?
  当雕刻机取代锤钎
  历代石雕变化的是风格,不变的是工艺,按张仁僧的总结,其流程为:第一步,采石,在石头上打进去一溜铁楔子,把石头硬别开,然后用绞磨拉上来,用人力畜力运到制作的地方(后来炸药取代了打楔,实行炸药管制之后又改用膨胀剂,拉运石头的动力也改成柴油或电机带动)。第二步是下料,将石材切割成需要的尺寸。第三步“打荒”,又称“剥荒”,即切去不用的部分,如将一块长方体石头切割出人体轮廓,将头两侧的荒料去掉。第四步“定活儿”,张仁僧认为,这是整件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人物立像,姿势是“立正”还是“稍息”,就在定活儿时打出的块面上显现出来,此时如出现偏差,后边难以纠正,所以,蓝狮测速网这时人物的肌肉、骨骼、姿势、神态,都必须在脑子里明确,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使雕出来的人物在动作、表情及整体气氛上到位。第五步,做粗活儿,即粗略打磨。第六步,做细活儿,即细致打磨。“前边定活儿那步如果做好了,后边做细活儿时也不太费脑子。”张仁僧说。
  在张仁僧的经验里,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最难表现的,那似笑非笑的一个度,最难掌握。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本地石雕主要通过外贸出口,张仁僧学会了适合国外消费者需求的西方人物造像,同时也学会了一些现代抽象雕塑及当代人物等题材。现在的曲阳及新乐石雕,可谓无所不雕。所用石料,因黄山资源渐趋枯竭,也都大量采用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石材。
  查资料时,我在一本《新乐年鉴》中发现这样一条信息:2000年的时候,正莫镇石雕行业贡献了全镇经济收入的90%。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在最近七八年发生变化,“因为国内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外贸出口不挣钱,就不收活儿了,据说这些活儿都转移到印度去了。”张仁僧说,这导致本地石雕业从依靠出口,转为依靠国内市场,业务从“常流水”,转为不定期。由此,全县石雕工人也都从固定工,变成了“临时工”--平时各忙各的,厂里接到一个活儿,就召集一批工人来干,干完以后又都散去。张仁僧说,这导致现在给国内顾客做的活儿,比当年交外贸的活儿,质量差的多。而且国内由于中间环节太多,为了争取利润,一些厂主想方设法压低成本,不求精益求精,但求多快好省,“产品”是大量地出了,但是“精品”缺少,更没有像曲阳石雕大师那样的收藏级“作品”。
  另外,现代机械的普及,也将传统工艺冲击得七零八落。锤子、钎子早就没人用了,先是出现切割机、打磨机,后来出现了全电动工具,就像电钻可以换各种钻头一样,电动工具配有各种大小的磨头、磨片,现在的石雕,可以说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磨出来的。速度却是快。要说,全电动工具对张仁僧触动还不太大,毕竟依靠人手,人的技术、修养还是重要。但是雕刻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老艺人们将石雕视为手艺活儿的观念,拍个照片,输入电脑,自动雕刻,批量生产。“好处是快,标准化,一批活儿出来都是一个样儿。缺点是死巴,没有个性、灵性。”张仁僧说,他也觉得用锤子、钎子雕刻,这项老手艺不该失传,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谁学啊,“我的徒弟们还听我的,徒弟的徒弟们就鞭长莫及了。”张仁僧最后心情复杂地说。